星期天陽光璨爛决定去勘察泰晤士河的洶湧狀况,西到Richmond,東到London Bridge。

我家地鐵站旁邊小公園的大樹已經被狂風吹壞了。

 

在Turnham Green車站换绿色的District線地鐵到Richmond。

藍色的Piccadilly線地鐵也經過這個車站,但是Piccadilly地鐵只有在清晨傍晚才停靠這裡,Piccadilly是連接Heathrow機場的繁忙地鐵線,所以白天時絡繹不絕,南來北往的Piccadilly地鐵轟隆隆的穿越這個地鐵站,很有趣。

 

 

District線地鐵在到達Richmond之前已經跨越泰晤士河,陽光照耀下的河面平稳没有一絲漣漪,有人在河邊漫步小坐,有人在河上划船,就是一個尋常假日悠閒景象,很難想像不久前才有狂風暴雨侵襲,而泰晤士河下游地區淹的一塌胡塗。

 

 

出了Richmond車站,直接去搭乘65號公車,經過Kew Garden一路往Ealing Broadway奔去,途中賞心悦目的景色令人心矌神怡。

 

Kew Garden的中國塔。

 

kew Garden外面的林蔭大道。

快到Ealing Broadway了。

 

春天的花朵已經冒出來了。

陽光璨爛下的Ealing Broadway,是一個美麗的社區啊。

 

從Ealing Broadway搭車直奔London Bridge,熟悉的景象又出現眼前。

 

 

   

觀光船

泰晤士河水位正常。

 

058.JPG  

 

BP塔曾經是倫敦最高樓。

在泰晤士河中段近千年來只有London Bridge一座橋樑。

這附近最先是羅馬人建造的木橋,然後中世纪時有一座维持了6百年的石橋,到都譯王朝時,橋上有龐大的兩百家建築物,不但讓過橋困難,需要花費1小時才能通過,當時有點錢的人甯願坐渡船過河還比較快,也讓河上交通不順暢。

London Bridge 1682

 London Bridge的南端曾經是展示被砍罪犯人頭的地方。

19世纪另外蓋了一座新橋取代了6百年的老石橋,而這座橋在1968年被倫敦市政府賣到美國亞利桑那州。

19世纪London Bridge.jpg  

現在的這座London Bridge是1973年蓋的醜陋的鋼筋水泥大橋。

 

天氣這麽好我應該下車走路的,不過我太懒了,就坐車逛逛倫敦也好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

arrow
arrow

    倫敦客蓁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